安徽快三开奖最新结果查询

1981年,76岁高僧临终前叮嘱老友:我没脸见党中央。此人是何身份
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7:37    点击次数:200

1981年4月初,在福建省永泰县与尤溪县交界的暗亭寺内,一群僧人神情凝重,围坐在佛殿前的空地上。此时,年老的妙圆法师躺在床上,脸色苍白,已经奄奄一息。他勉强举起手臂,试图说话,但喉咙里只传出模糊的声音。就在这时,寺庙里的磐扬大师迅速跑了过去,紧紧握住了妙圆法师已经冰冷的双手。

妙圆法师睁大了眼睛,凝视了磐扬大师一会儿,终于认出他是自己多年的好友。于是,便用尽最后的力气说出了临终遗言:“我对不起党和人民,辜负了中央的信任,没脸再见老首长和老战友。我死后,你千万不能和任何人提起,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息。”磐扬大师听后泪水涌出,郑重地点头并轻声回答:“我明白,你可以安心了。”

在磐扬大师的应允下,妙圆法师闭上了眼睛,安详地圆寂。从此,他的真实身份和那段历史,也随之深埋在时间的长河里。

展开剩余78%

然而,直到1989年底,妙圆法师去世已有8年,已经80岁高龄的磐扬大师突然生病,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。躺在病床上的他深感一个未解的疑团若不解开,历史上的一桩大案将永远成为谜团。于是,他决定打破当年对老友的承诺,公开真相。磐扬大师拖着虚弱的身体,来到妙圆法师的灵位前,向他告知自己违背誓言的决定。

随后,他带着几位小僧人,走进了永泰县政府大院,找到了县经史办的郑孝茂等官员。从怀里掏出一张陈旧的照片,磐扬大师指着照片中的人说:“这位妙圆法师,本名钟循仁,就是你们一直在寻找的中共闽赣省委书记。”

这一话让在场的郑孝茂等人震惊不已。原来,早在1935年,组织曾确认钟循仁已经牺牲,甚至新中国成立后,还在《党史月刊》上发表过关于钟循仁牺牲的文章,文章明确写道:“钟循仁同志,忠诚的党的战士,因队伍内部的叛徒暗算,年仅30岁便英勇牺牲。”然而,现在看来,钟循仁根本没有死,而是选择了隐姓埋名,剃发出家,成为了一名和尚。

那么,为什么钟循仁在那次战斗中并没有死去,而选择了放弃继续革命,选择过上与世隔绝的僧侣生活呢?而且,他临终时为何要求磐扬大师守口如瓶,隐瞒自己的身份?这一切的背后,隐藏着怎样的故事?

钟循仁1905年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。家境十分困难,父亲曾是一位私塾先生,但因得罪了大地主,私塾被迫停办。钟家生活贫困,甚至只能靠挖野菜和草根度日。

1926年,北伐战争爆发,钟循仁得知家乡成立了农民协会后,立即加入,并和同乡的年轻人组建了赤卫队,带领农民反抗地主的压迫。随着红四军在江西赣南、闽西一带的扩展,钟循仁被任命为红四军第25纵队的支队长,后来升任为兴国县委书记。

1933年,国民党发动第五次“围剿”,钟循仁意识到红军面临巨大压力,为了保存革命力量,中央决定组织突围。钟循仁领导的赣南省政府和赣南军区发挥了关键作用,成功帮助红军顺利突围。到了1934年,红军主力开始长征,钟循仁负责掩护,带领赣南的游击队继续坚持革命斗争。

然而,在1935年春天,由于部分军区指挥员的叛变,形势逐渐恶化。钟循仁和杨道明等同志决定寻找庇护,最终来到了永泰县附近的暗亭寺。在这里,钟循仁剃发出家,取名“妙圆”,并彻底消失在世人眼前。

多年来,党内一直未能找到钟循仁的下落,直到磐扬大师揭示真相。这一刻,所有人都震惊了:原来,他并未牺牲,而是选择了隐姓埋名,过上了僧侣的生活,远离了曾经的战斗和革命。

钟循仁为何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呢?或许,这一切都与他对革命的深深责任感和内心的愧疚有关。在他看来,闽赣省委的覆灭,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为了赎回心中的罪疚,他宁愿放弃一切,选择在寺庙中度过余生。

钟循仁去世后,磐扬大师终于公开了这一真相,解开了历史上一桩悬而未决的谜团,给党史带来了一个重要的补充。而妙圆法师的真实身份,也成为了福建历史上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。

发布于:天津市